工商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实施以来,市场主体准入门槛大幅降低。但是,改革后有两个现象引人关注:新注册企业大幅增加,注册官忙了,依赖虚假注资生存的“二哥”混不下去了;因新版营业执照没有“实收资本”项目,新注册企业在招投标中遭遇歧视。为此,相关人士建议,监管部门应加快打造信用信息共享平台,促进市场健康发展。
“二哥”混不下去了
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取消了企业法人注册资金最低限额、经营场所限制和年检等规定,为创业者营造了宽松的市场环境。
凸显信息建设重要性
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后,新版营业执照取代了旧版营业执照,增加了二维码识别,这让假
执照无处遁形。
但是对于建筑商林东辉(化名)来说,新版执照也给他带来了一些烦恼。最近,他注册的新公司参与一项建筑项目招投标,由于新版执照上没有“实收资本”项目,业主对他的公司“另眼相看”,要他另外提供公司流水账。
“现在注册资本不要求实缴,所以别人不信任可以理解。但业主强制要求我们提供流水账的后果,就是逼迫我们去作假,我只能多注册几个公司,彼此之间开展业务打款,把流水账做好看些。”林东辉说。
一家高科技企业负责人说,现在公司登记容易了,新注册公司难免良莠不齐,将来用于调查识别的成本也将增加。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,让违法者“一处违法、处处受限”,营造更加公平诚信的氛围。